8月12日,“江之永矣——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”在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展厅开启。
展览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、南京市博物馆承办,得到江浙沪皖十二家文博机构的支持,汇聚草堰港、东山村、凌家滩、寺墩、良渚、福泉山、西街商周遗址等众多重大考古发现成果,展示史前时期至商周,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的历史样貌,展示江南地域多元文化间演化、融合、延续、创新的发展历程。
演进:文明星火的燎原之路
江南地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是中华早期文明“满天星斗”中璀璨的一颗。展览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江南地域考古学文化序列,展现其近万年的文化延续性,重点展现稻作文明、渔猎采集的经济模式,以东山村遗址、良渚古城遗址、寺墩遗址、福泉山遗址出土文物讲述江南地域在“古国时代”的文明化进程。
融合:江河汇流的文明脉动
展览第二部分主要从文化因素角度,展示不同考古学文化类型之间的互动与交流。展览首次集中展示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出土文物,突显南京在当时南北、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纽带作用。通过陶器、玉石器等器物组合、形态、纹饰的变迁,展示江南地域从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文化融合现象。
承脉:青铜时代的文明接力
良渚文化的辉煌之后,江南地域的文明化进程仍在继续,形成以马桥文化、湖熟文化为代表的社会形态。江南地域作为南北、东西文化的交汇地和演进区,不仅承接来自中原夏商周文化的南下,也吸收了东南沿海文化的北上。展览第三部分主要展示夏商周时期江南地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,尤其展示了近年南京地域文明探源重要发现——长干古城的考古成果。
当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熹微晨光中驻足,循着湖熟文化的青铜初芒回望,看见的正是一条由长江水网滋养的文明长河,在千万载星斗下奔流不息。稻浪、陶纹、玉光,只是这漫长进程中的碎片,而这也正是江南文明最初的火种,是后世繁华最坚韧的根系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郁郁葱葱的芭蕉树上,深绿色的芭蕉长势喜人;一串串木瓜挂在枝头,底部的已开始成熟,泛出诱人的橙色;架子上爬着茂盛的藤蔓,藤蔓上挂着一个个黄绿色...
8月12日,小马智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,营收增长势头强劲,核心业务Robotaxi商业化全面提速。公司当季总营收达1.54亿...
8月12日,阅文集团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。业绩公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阅文实现收入31.9亿元,归母净利润达8.5亿元,同比增长68.5...
前沿家装-未经本站允许,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。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:linghunposhui@sina.com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前沿家装 first.jiajut.com 版权所有,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5497号